close

hammer.jpg

來英國快十年了, BBC1的Homes Under the Hammer一直是我的最愛.這節目的形式很簡單:

1.主持人去拜訪即將拍賣的房子,通常都蠻破舊的(有的接近空殼),然後發表對房子的想法.

2.房仲來參觀然後給出第一印象,預估市場價值,可能哪些地方需要修繕.有時問題不只是漏水,可能是剩餘的租約太短.

   (英國這邊即使是屋主都有所謂的"房東";剩餘租約低過70年銀行就不給貸款,房子即使修好了也只能給現金買家,不好轉手)

3.到拍賣現場看哪位勇者買下這房子,最後的出價.雖然過程很短但蠻刺激的.

4.主持人跟買家在房子見面,討論買家打算做哪些事,預算花多少,預計多久完成,完成後想做什麼.不意外的,很多買家本身都懂得施工,或是有朋友親戚可以幫忙,所以即是很大的工程都大概100萬台幣左右搞定.

5.一陣子再訪買家,看工程進度,通常都差不多修好了.有些買家甚至幾個月內連閣樓都擴建好了,非常驚人.

6.請房仲估價,看看租金可以多少,賣價可以達到多少.到目前看到幾乎租金報酬都有6.5%以上,賣就不一定賺很多了.

有一陣子跟老公的周末活動,就是去看當週節目播過的房子.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集改裝倫敦切爾西(Chelsea)

的房子.拍下的價錢很可觀外,房子是地下室,進去真的蠻可怕的. 買下的是兩個年輕(?)男子,其中一位是華人.不出幾個月,他們房子改裝好了,不記得有沒有到豪宅規格(英國這邊說"very high spec"),但轉手就預計可以賺五.六十萬英鎊.節目播出當週我們就去拜訪那房子了(效率王x2),還是覺得兩位買家是勇者.區域方面,雖然是切爾西,但畢竟是老社區,看起來整體蠻舊的.然後因為是地下室的關係,入口一點豪華感都沒有,甚至要側身經過一個小巷子才到門口.印象中兩位勇者是馬上賣出,所以看來當時新屋主應該已經入住了(吧?),不知道會不會因為節目的關係很多像我們這樣的觀光客呢.

後來正好有機會附近的房子在拍賣,才開價十萬多英鎊,在倫敦即使超小空殼都算少見的價錢,就去逛了一下.拍賣行的人給了幾個時段可以參觀,去的時候在門口登記一下,就進去了;那時段有十幾個人呢,相當熱門.庭園還算正常,亂糟糟而已.一會兒拍賣行的人領我們進到房子,一進去沒有燈就算了,地板一踩,酥酥的會有點陷下去,不過一樓本來就是客廳跟廚房,就算買一般二手房都可能要全套換掉的,先不要下定論.接著上樓,樓梯的木頭很脆了,沙沙的,應該不會倒吧......然後,一上樓,燈燈燈燈,真的像是"怪獸與牠們的產地"裡面,魔法大亂鬥後破洞的房子阿,有些部分連屋頂都沒有.做了點研究,發現水電的源頭也沒有接上,根本是從頭蓋房子呀!這種情況光有改造魂跟認識幾個懂裝修朋友,恐怕不太夠,得要自己是建商吧.

後來看節目久了,真心覺得這種大改建不一定需要,尤其是買來收租,不求馬上轉手的(不過正巧例子都不在倫敦,入手不含裝修也都十萬磅以下).兩位都是阿北.一號時尚阿北在義大利經商20年,正買房出租幫自己賺退休金.正好手上有閒錢,又看到房子在英國住家附近,就競標了.他買的就是房子內裝完整,只需要小小修繕(上上漆之類),2000磅內完工,買的一周內就找人修好也開始招租了.二號園丁阿北正好想找個海濱的房子,有看到不貴的就入手了;利用閒暇時間自己上上漆.這位阿北雖然沒有什麼特別裝修,但廚房廚具有白色的門,窗框也漆成白色的,質感就出來了.本來打算要短期出租(holiday let),但長期出租好像收益也不錯.這樣就跟買二手屋簡單裝修出租是一樣的,但因為現金支付(拍賣行嘛!)有點折扣.

這節目形式固定,但有機會認識英國不同的區域,看看別人如何選擇投資標的,原因是什麼,想怎樣裝修或大改造,是蠻好玩的.介紹給有辦法看BBC1的朋友囉.

首圖是搜尋hammer的新發現,google居然會幫圖分類,好像太聰明了一點.

備註: 不確定這節目有沒有真正的譯名.Under the hammer涵義跟auction/拍賣差不多(這邊的hammer是拍賣場的木槌,節目都會拍敲下的那一刻),但翻槌"下"我的家,或"拍賣的房子"(?)好像又怪怪的.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arrow
arrow

    cityof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